专栏介绍
鼎丰名匠·大国酱香中华匠艺专栏,旨在为“寻找99个中华匠艺传承人”活动宣扬传统手工技艺、分享匠人故事。本活动及专栏将长期进行,以期各界匠艺人参与交流,携手鼎丰名匠及全国酱友拾掇华夏文明遗产,共勉匠心传承。
本期匠人
刘嘉豪老师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来自长沙市铜官窑古镇泥塑世家,是“泥人刘”第四代传承人,开创性自建柴窑,成为“铜官柴烧”第一代。其匠艺作品曾在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大赛、全国工艺品交易会等行业盛典中斩获大奖。
与代表东方酿艺的酱香名片类似,瓷器,也是中华文化远播世界的代表性匠艺作品,甚至在英文中,“瓷器(china)”与“中国(China)”共用一个单词。长沙市铜官窑古镇,就因其是世界釉下彩陶瓷的发源地而闻名。在唐初到五代时期,流传有“南青北白长沙彩”的说法,生动描绘了南方的青瓷、北方的白瓷和长沙窑的釉下彩瓷,构成中国瓷器史上三足鼎立的辉煌时期。
世代铜官窑匠人的手作,自唐朝起便由乌篷船从湘江起航,送达海上丝绸之路的各个目的地;现如今,匠人的子孙后代仍通过精湛的手艺盘活这段古老的中国瓷器记忆。本期匠人刘嘉豪老师,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创|古艺出新
从“泥人刘”第4代
到“铜官柴烧”第1代
刘嘉豪老师来自铜官窑的一个泥塑世家,从曾祖父起,“泥人刘”工作坊里诞生的作品,便在这座陶瓷古镇上叫响名声。父亲刘坤庭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,成为了刘嘉豪老师从小耳濡目染的“匠师表率”。每每回顾自己接触铜官窑陶器的经历,刘嘉豪老师便笑称:“是从‘玩泥巴’开始的”。小时候跟着父母泡在陶瓷工作室,看着一个个洞庭湖神话和自己玩闹的场景通过父亲的双手栩栩呈现,他便逐渐对泥塑和瓷器产生了兴趣。
“泥人刘”传承到刘嘉豪老师已经是第四代,对这份传统手艺的熟知,让他不甘于停留在“继承”的层面,开始尝试新的突破。大学期间,铜官窑瓷器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借着这阵东风,他向家人和学校提出一个大胆的创业项目:自建柴烧窑,做“铜官柴烧”第一代!
刘嘉豪老师与父亲刘坤庭先生
守|柴烧传承
十窑苦练功,三夜不休眠
柴烧是一门古老的手艺,不上釉、柴灰自然生釉、坯体火痕变化明显。就算是同一批土培入窑,由于不同的天气、木材、时间,得到的作品都不尽相同,烧制出来即为再也不可复制的艺术品。
柴烧瓷器的色彩和质感,在很多初次接触的人眼里会被认为太粗犷或被误以为是瑕疵;而在刘嘉豪老师看来,正是这种极富变化的色彩,才赋予瓷器以不同的生命性格。
刘嘉豪老师铜官柴烧作品
《松下生风》
刘嘉豪老师铜官柴烧作品
——《福禄》
刘嘉豪老师铜官柴烧作品
《鱼跃》
其实,刘嘉豪老师的父亲以经验和操作难度出发,一开始并不赞成他建柴窑。尽管柴窑在中国的陶瓷烧制史里非常成熟,但与外国的不同点在于,窑炉及釉的配方很少能通过书面资料找到答案。即便是在铜官窑这样的古镇,也早已实现天然气窑烧,就连可讨经验之谈的柴窑老师傅也四处难觅。
关关难过关关过,刘嘉豪老师狠下功夫找解决方法:既然古籍无留存资料,那就翻外文书籍找借鉴参考;书面资料难以执行,那就寻找老窑炉的遗址研究学习。
辛苦搭建好柴窑后,烧制的第一步便又成了大问题。通常,木柴烧火的温度在400-800度之间,而用于烧制陶瓷的柴窑,则要求达到1300度才行。一开始,为了使柴窑达到合格的温度,三天三夜熬通宵都已成为刘嘉豪老师的家常便饭。选择什么样的木材,怎样投柴,怎样码放,投放的频率是怎么样的......都得靠自己一一尝试。盘算起当年的“试错成本”,自建柴窑的第一年共10个窑,基本都用来“交学费”了。
刘嘉豪老师坦言:烧窑其实没有太多奥秘,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,帮助自己不断矫正通往正确的方向。即便是有几十年经验的柴窑老师傅,也无法确保每次烧窑都能烧好。但只要有面对问题的经验,就能更快解决困难。
古岸陶为器,高林尽一焚。
焰红湘浦口,烟浊洞庭云。
唐代诗人李群玉描绘当年铜官窑大规模傍山建窑、柴火烧瓷的壮观场面,在21世纪得到重现。烈火灼灼中,串联起两个时代的匠心赤子情。即便是面对家人曾经的反对及同行的不解,刘嘉豪老师仍旧用自己的得意作品打动了他们。柴窑烧陶时,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,随着热气流飘散。当温度高达1200℃以上时,木灰熔融,与陶培上的铁形成釉,呈现出色彩变化的魅力。一半靠努力,一半靠机遇,如此造就出陶瓷作品意想不到的美,便是柴烧传承最具魅力的地方。
悟|匠器鲜活
泥胎为身 瓷之道
寓情于器 匠之诚
目前,刘嘉豪老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其作品《石幽》、《涸》、《瑞兽》等,屡次获得行业大奖的认可。在铜官窑古镇上,刘嘉豪老师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大部分时间在埋头烧窑制陶,同时也通过作品展示、匠艺教学等,让更多人认识到铜官柴烧的魅力。
刘嘉豪老师被评为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
市级代表性传承人
刘嘉豪老师的铜官柴烧作品斩获诸多奖项
在诸多柴烧作品中,最令刘嘉豪老师引以为豪的是《石幽》,成器包含茶具、大型摆件等,是他5年来取思自然造物、寄情山水的系列作品。在4月烧制出窑的陶器中,刘嘉豪老师也分享了最新《石幽》作品。原矿陶土经火焰慢慢烧成,灰烬轻落造就颜色变化,使得《石幽》的器面仿佛溪边小石附着点点青苔,长出几株雪白的灵芝,显示出强烈的生命力,是为“石不能言,幽传人声”。
刘嘉豪老师铜官柴烧获奖作品
——《石幽》系列1
刘嘉豪老师铜官柴烧获奖作品
——《石幽》系列2
刘嘉豪老师铜官柴烧获奖作品
——《石幽》系列3
传承匠艺已经8年,刘嘉豪老师总会为每一个瓷器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打动。曾经,他遇到过一位特殊的外国学生。这位从英国远道而来学习陶瓷的女生,此前遭遇过一场严重的车祸,导致身体骨折并差点失去双臂。当时躺在病床上的她,思考了很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,后来偶然接触到陶瓷,感受到每一个作品都是由创作者亲手捏出来的幸福感,也找到了热爱生活的意义。
刘嘉豪老师深受触动,作为非遗传承人,很大一部分责任是传播匠艺和文化,但同时也希望以器载情,把铜官柴烧教会他的对待事情、对待工作、对待生活的敬畏之心,也传达给更多朋友们。
刘嘉豪老师以器载情,与各界朋友交流匠心匠艺
正如王旭先生传承酿艺时,所浸润的酱香情怀:“酒中有另一个我们,它代替我们去表达感情、祝福、合作和精神的释放”。此次荣幸与刘嘉豪老师合作,如高山流水知音相遇,是两位匠艺人赤子情怀的碰撞。为感谢本次的沟通及分享,鼎丰名匠为刘嘉豪老师送出了大国酱香·黄金时代和大国酱香·创世1949,以表达匠心和酿艺的双乘敬意。
刘嘉豪老师乐饮鼎丰名匠
湘江孕育铜官窑古镇,刘嘉豪老师续写“泥人刘”的故事,更开创了自己“铜官柴烧”第一代的篇章;赤水河川流不息,王旭先生传承千年酱酒情怀,在茅台镇土地上生发酒香热忱。以酱酒,敬献四海匠艺!
承匠艺,话传承,是鼎丰名匠基因中的重要部分,也希望能以品牌之力携手各界手艺人共同守护华夏千年文明。2021年,鼎丰名匠·大国酱香“寻找99个中华匠艺传承人”的活动仍将持续进行,希望能有机会邀请到更多中华匠艺传承人,把酒共叙非遗!
“寻找99个中华匠艺传承人”参与方式:
通过大国酱乡官网联系客服,或在“茅台镇鼎丰名匠大国酱香”公众号留言报名参与。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auto.dvgz.cn autos.chankew.cn wap.kj126.cn wap.xswl2018.cn 3g.wuqilunbi.cn www.anqing.fjwin.cn |